丁健雄:读《人物志》有感

好书推荐评论2,972字数 2353阅读7分50秒阅读模式
丁健雄:读《人物志》有感

刘劭《人物志》一书是阐述魏晋时期人物品评理论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十二篇,在对人性深刻洞察的基础上,于甄别人物、任用人才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探讨和精深的论述。
刘劭认为“人物之本,出乎情性”。也就是说,构成人之根本的是人的本性和情欲。而通过外在的“形质”可以体察到这种内在的“情性”。因为人的仪容举止都发自于心气,而心气又可以通过声音、外貌等显露出来,所以通过人的形体可以知道人的神智和精气,如果能知道人的神智和精气,那么便可以尽晓人的情性。情性是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九种材质的征象,如果此九种材质都具备,就是至德之人。如果有所违背,便只能是偏杂之材了。
又人有偏材、兼材、兼德之分,他们在德才上具备不同的程度。兼具各种道德达到极致,可称为中庸,这也是圣人的称号。对于中庸,刘劭认为“其质无名”,“故咸而不碱,淡而不嘳,质而不缦,文而不缋。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联系前文的“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在论述中庸之道时,是引道入儒,以平淡解释中庸,而非纯儒之说。作者随后列出强毅之人、柔顺之人、雄悍之人等十二种各有所长和偏颇之人,强调偏材之人即使接受学习或是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教化他们也无济于事,他们仍然会按照自己的偏见去行事,因为他们的偏执性格已经形成。
德、法、术三种才能是各种才能的源头,人由于天性和后天习得的不同和限制,往往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就有了不同的人才类别。作者将其划分为十二种——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辨、雄杰,并用历史人物一一加以对照。但这十二种人只是人臣之任,即使如兼有德、法、术三材的伊尹和吕望也只得居三公之位。君主则是要“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如果不能平淡执政,而是“与一材同用好”,那么便会造成“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在这里,作者遵循的是一种无为的政治观。无为不代表真的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君主应尽量减少对于国家事务的直接干预。君主的职责在于合理地利用贤能,不必躬亲下事。
不同的人既然从事的事业和才能都不尽相同,那么所奉行的道理也就不同,所以就产生了九种情性偏颇之人,他们在处理事情时也就有所不足。如“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等。人的情性如果不能精纯畅达,就又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七种似是而非的情况。如“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等等。如果人能具备“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这八种才能,并且“行之以道”,在与人的交流中察言观色、顺从人情,那么这样的人就可以与他“论经世而理物”了。这里作者仍然强调“通材之人”的必要,而“偏材之人”由于思想和眼界所限,往往在处事之时失之偏颇。
人的才能不一,所以君主的能力就在于将不同才能的人安排到适宜的职位上。而各个人才类型又都有其利害,法家之业“功大而不终”;术家之业“奇而希用”;智意之业“先利而后害”;臧否之业“先得而后离众”;伎俩之业则“为治之末”。而对于清节家,作者则推崇备至,称其为业“无弊而常显,故为世之所贵”。
人在交往中容易“推己接物”,即以自己的观点和喜好对待他人和事物。作者分析了清节、法制、术谋、器能、智意、伎俩、臧否、言语等八种流派的人观察别人的方法的优劣之处,认为他们对于他人的认知都不全面,这种片面也是由于自以为是,从而不肯接受他人的长处而造成的。若要举荐人才,同一种流派的人自然就只会举荐该一流派内的人,但如果兼具各流派才能的人便可以举荐不同的流派的人。其实这说的还是偏才与兼才的区别。那么如何区分偏才和兼才呢?作者认为“其为人也,务以流数,杼人之所长,而为之名目,如是兼也”;“如陈以美,欲人称之,不欲知人之所有,如是者偏也”。这一段话不仅仅是论“兼”、“偏”之别,也是作者对于人性的剖析。人的价值存在于别人的赞颂之中,所以人人都欲自己独美,殊不知实际上已经画地为牢。
刘劭论英雄谓“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像刘邦、项羽这样身兼英才和雄才成分的人才可称之为英雄。但由刘、项二人的成败可知,在英雄的身上英才的成分应该大过雄才的成分。
面对性情、品质、志向各异的人才,如何观察他们呢?作者提出了“八观”之法,即观察他在救济穷困之时的表现,了解他的品质;观察他感受外界变化的反应,了解他的处世态度;观察他的特殊品质,了解他的名实是否相符;观察他行为的来由,了解他是否似是而非;观察他的爱和敬,了解他的情感交流是畅通还是堵塞;观察他的情感变化,了解他宽容还是困惑;观察他的短处,发现他的长处;观察他的聪明程度,预测他事业所能达到的程度。这八观是刘劭从情感、行为、能力、智力等方面的观察入手,给出的较为具体的察人、选人之方法,旨在提示人们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节。比如人与人的某些行为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实质上是不同的。行为放荡不代表通晓事理之后的豁达,揭人隐私不代表公正直言。又如爱和敬都是最高的道德规范,但于个人来说,爱人之心不能比敬人之情少,因为一旦以敬作为处世准则,那么与他人之间必定有所隔阂。若以爱为处世准则,那么便能感化众人。
同样,辨别人才时由于人的见识所限,也会出现谬误。所以举荐人才确实极其困难,除了难以充分知晓、了解人才的困难外,还有无法举荐的困难。而且所荐之人如果不被君王所赏识,或没有被安排在适宜的位置上,都会荒废人才。
最后,作者提到了对于人才在人际交往中的要求,那就是“释忿去争”。

站长个人微信
weinxin
lovgoo
官方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厚飞
  • 如需转载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获得授权(部分文章显示为转载的除外)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hrsu.cn/archives/131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