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二:一般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这些体系,所以,公司每年需要找出最重要的一至两个重点体系加以完善。在2~3年的时间内逐步调整与改善这些体系,最终解决组织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议题。
策略三:每个单位的需求不同,有些组织按不同的层级、职能部门推行对应的方案,以解决各单位现有最棘手的问题。
此外,组织还需考虑的因素包括预算与成本、人员技能的成熟度、对公司运营的紧要程度、相应部门的接受程度以及产生效果的时滞。
◎只有名称,没有行为模式。例如只有“领导力”的概念,缺少具体的领导行为模式。
◎能力的定义中只有叙述结果,欠缺行为。例如,主管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少达到良好人际关系的具体行为。
◎把个性叙述放入行为,导致不易衡量与使用。例如,领导者需要乐观、有智慧,但是企业很难对这些特质进行衡量。
◎未包含某些能力的重要行为。例如,在决策中欠缺收集信息的行为。
◎未使用业界标准的取样方式,而以公司内部员工的能力作为标准。例如主管需要具备优秀的决策能力,但是取样对象的决策能力欠佳。
在评鉴中心(领导力加速发展中心),被评者在一个模拟商业环境中担任高层主管的角色。被评者必须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例如财务资料、客户调查、竞争对手分析、生产资料)制定战略计划、会见内部同事、辅导直接下属、与其他公司建立联盟,并维持运营的稳定。专业人员扮演各种角色,如同事、下属、销售商、客户、电视台记者或管理人员等,与被评者进行互动。评鉴中心模拟是精心设计的活动组合,目的是在十分逼真的环境下,衡量高管的具体行为模式。
第五,应对挑战性的情景。除了一般的管理情境,在课程中提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突发状况,或者有挑战性的情景,让学员加以练习。
第六,让学员写下应用计划,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一次课堂练习是不够的,要在一系列课程设计中应用同样的原理,让学员反复练习。每项技能要经过三到五次相同结构的课程培训(都是运用行为模式发展法),才可以逐渐内化成个人行为。领导行为的练习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行为不断内化,最终才能转变为能力。如果你上过技术课程,如空手道、瑜琉、高尔夫、开车,就能了解这个概念,不论你多熟练,课程都会在一开始先练习“基本动作”。当基本动作正确的时候,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好。
至于在绩效计划中选择哪种能力作为考核依据,每家公司的规定不一样。有的只选择公司的价值观能力(由价值观导出来的能力),有的选择该层级主管的领导能力要求(由领导角色导出来),有的选择该职能部门/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由职能部门/工作要求导出),有的会混合这些要求。
第二栏是与每个角色相关的最重要的两到三项关键能力,这个部分可以由主管讨论取得共识,或是由人力资源单位利用工作分析得到。在本栏中填入每个能力的评鉴分数。加减符号、打分或是填入强弱符号(S/D)均可。
第三栏是需要考虑的任用风险。根据经验,如果参加这个讨论的主管对几位候选人很熟悉,效果会很好。因为这些主管可以看出信息背后的含义,可以进行比较详尽的任用风险分析。
◎不任用
◎任用,但将某一个角色切割出去
◎任用,但缩小权限,并且由主管密切关注
◎任用,但该角色或工作由团队内有经验与能力的协助
◎任用,进行领导力培养以缩小弱点
◎任用,完全没问题
(1)乐意承担领导责任;
(2)真诚正直;
(3)乐于积极培养团队和下属,带过的团队人才辈出;
(4)愿意接受反馈并改变行为;
(5)学习动力高;
(6)成就成果与绩效导向表现突出;
(7)符合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
(8)适应力强;
(9)观念化思考能力强,想到全体而不是部分,着眼于未来而非当下,想到跨部门流程而非本位主义,会利用模式与模型整合孤立的事件;
(10)在信息不足、情况不明的混沌状态下依然可以找出关键点,逐步推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人力资源同学会):DDI 刘伟师《人才管理圣经》
站长个人微信
lovgoo
官方微信公众号
我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