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节选自厚飞、丁海波著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胜任力·职位·薪酬·绩效实战指南》。人力资源同学会公众号连续发布全书内容,敬请长期关注。
①通过与员工不断地进行沟通,保证员工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方向,特别当组织的战略和目标发生变化时,更需要提供绩效辅导;②考核人对员工绩效情况不断地进行监控,以保证达到工作标准,并在过程中不断地提供反馈意见,在必要时提供指导;③在辅导的过程中,通过员工的积极参与,保证员工对自身绩效承担责任;④通过反馈对员工的高绩效行为进行激励。
Behavior description 描述行为
Express feelings 表达感受
Solicit input or suggest options 征询看法或建议
Talk about positive outcomes 指出正面的结果
B(描述行为):小周,8月6日,你制作的标书,报价又出现了错误,单价和总价不对应,这已经是你第二次在这个方面出错了。
E(表达感受):你的工作失误,使销售员的工作非常被动,给客户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这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中标及后面的客户关系。
S(征询看法或建议):小周,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改进?
胜任力是支撑员工取得杰出绩效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如果绩效计划中设置了“发展目标”(胜任力目标),对发展目标的辅导和评价推荐使用STAR/AR(行为事例)的方式开展,STAR是绩效反馈、辅导以及记录胜任力行为事例的最为有效的工具。STAR/AR(行为事例):
ST—Situation/Task(情况/任务):介绍采取行动的背景,说明行动的重要性;
A—Action(行动):对绩效表现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当事人的一言一行;
R—Result(结果):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AR—(A:Alternative,可建议的行为;R:Result,可能的结果)。
STAR主要运用于胜任力的正向反馈,当员工胜任力需要改善时,运用STAR/AR反馈。
在运用STAR/AR提供改进反馈时,反馈的AR部分包括了行动建议(针对胜任力行为应采取哪些提升的措施)和理想结果(采取该项行动建议可能产生的结果)这两类信息。对于胜任力发展的反馈需要遵守及时、平衡(既要给予积极肯定又要指出不足)、具体(具体事例或行为而非宽泛的评价)的原则。
在正式开展绩效面谈前,员工及考核人都应开展一些准备工作,如收集/审核绩效数据,员工胜任力发展的STAR,找到业务目标/胜任力目标发展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
开展绩效面谈,建议采用以下流程:
①首先由考核人启动并主持讨论,说明谈论的主题、目的、意义和讨论的流程;
②然后由员工依据绩效计划中“业务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数据、事实和基于STAR反馈方法的行为事例逐项澄清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
③双方围绕计划和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明确并确认绩效计划执行的进展,肯定成绩,提出不足,同时对绩效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巩固与发展优势的建议;
④双方将绩效辅导的内容记录下来,作为后续绩效跟进和绩效评估的依据。

